在 Firstory Studio 後台,我們提供多種分析數據,協助創作者了解聽眾行為並找到優化方向。為確保數據準確且具公信力,Firstory 採用美國互動廣告協會(IAB, 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)的標準,並透過篩除雜訊,盡可能呈現貼近真實的收聽狀況。
為什麼需要篩除雜訊?
Podcast 的收聽行為非常多元:
聽眾可能會先收藏節目,稍後才播放
在通勤過程中可能切換不同網路,導致跨 IP 分段收聽
節目過長時,聽眾會分段、跨天收聽
若沒有統一的計算標準,就難以準確反映真實的收聽情況。這也是為什麼 Firstory 依循 IAB 規範,建立一致的計算方式,讓創作者能以具備公信力的數據與廣告商合作。
Firstory 的主要數據指標
下載數(Downloads)
定義:依 IAB 規範計算,過濾各種可能的重複或無效下載。
計算方式:同一組 IP 與裝置,在 24 小時內收聽同一單集,只會計為 1 次下載。播放時間低於 30 秒的請求則不計入。
更新頻率:每 3 小時更新一次。
Spotify 特殊處理:Spotify 數據會在每天 GMT 0–3 點(台灣時間早上 8–11 點)更新「兩天前的數據」,因此 Firstory 將其獨立列出。
篩選依據
為什麼 Spotify 播放次數會獨立列出?
Firstory 的下載數遵循 IAB 標準,而 Spotify 的計算方式與 IAB 差異極大,若直接混入將導致數據失真。因此,我們將 Spotify 的播放數據獨立呈現,讓創作者能同時參考兩種不同維度。
原因包括:
維持 IAB 數據公信力,確保廣告合作時有可信的依據
Spotify 使用自身演算法,不採 IAB 標準
Spotify 數據更新機制特殊,每日更新「兩天前數據」
Spotify 僅反映自身平台的收聽狀況,可能因快取而無法完整回傳
Spotify 提供的數據定義
以下內容根據 Podnews 文章 整理,簡單介紹 Spotify 後台所提供的數據定義。若創作者希望深入了解,可直接 登入 Spotify for Creators 後台 查看更完整的數據說明與分析。
串流次數 (Streams):單集被收聽 60 秒以上即計 1 次;同一位聽眾分段收聽會被多次計算
播放次數 (Plays):2025 年 5 月推出,計算方式未公開,僅表示透過多種訊號捕捉「用戶意圖」
聽眾人數 (Listeners):以登入帳號為基準,同一聽眾反覆收聽仍只算 1 人;與 IAB 依「IP + 裝置 + 24 小時」的計算方式差異很大
總結
下載數:Firstory 統一依 IAB 標準計算,作為核心指標
Spotify 播放次數:獨立呈現,幫助創作者理解 Spotify 平台內的聽眾行為
這樣的設計能兼顧數據的專業可信度與平台洞察,讓創作者在廣告合作與內容優化上都有可靠的參考依據。